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吸附法是一种有效的处理重金属Cr(Ⅵ)污染的方法。目前的吸附剂在制造成本,制造方法,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弊端,并引发了二次污染问题。
本研究团队利用细菌纤维素(BC)的自组装特性,在Komagataeibacter sucrofermentans (KS)原位发酵产BC的过程中将普鲁兰酵母Aureobasidium pullulans (AP)合成到细菌纤维素的三维网络中,经过经济可行的后处理方式得到生物安全气凝胶BC/KS/AP。

实验数据显示,BC/KS/AP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对真实电镀废水中的Cr(Ⅵ)的吸附能力可达到131.55 mg/g。机理研究表明,BC/KS/AP主要利用化学吸附来去除Cr(Ⅵ),吸附等温线遵循Freundlich等温线。气凝胶可在两周内完全降解,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损害。本研究成果展示了新型生物材料在处理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未来可持续吸附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张海波研究员、王磊副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由香玲教授。上述工作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5.146100